基础战舰的加点需根据其定位和特性分为攻击型、防御型、辅助型三类。攻击型战舰优先提升舰载武器伤害、攻击速度或射程,例如丧钟级等远程火力战舰应侧重火力输出。防御型战舰如地狱级、猪猡级需强化护盾和防御属性,通过增加护甲和抗性提升生存能力。辅助型战舰如幽灵级则需强化异常状态效果或增益效果,通过提高技能等级增强干扰或支援能力。核心原则是激活战舰的核心技能并均衡提升属性,同时根据实战需求灵活调整。
加点方案需结合战舰的武器系统和战斗序列。单发伤害高的武器优先加暴击属性,暴击收益高于冷却和伤害加成;单发伤害较低的武器则按暴击、冷却、伤害的优先级分配。命中属性对高单发伤害战舰更有效,而生存类加点如护甲、闪避需根据站位分配,前排战舰必点装甲系统,中后排可适当降低防御投入。策略技能需谨慎选择,集火类策略因实际效果有限,通常不值得消耗过多技术值。
防御型战舰的装甲系统加点顺序为物理抗性>能量抗性>减命中>生命值,主炮结构强化可提升耐久。输出型战舰如ST59建议优先点轨道炮和雷火系统,导弹系统因单发伤害低可忽略。奶船类战舰如卫士、苔原需专注冷却和锁定效率,策略技能无需投入。工程舰则优先仓库扩容和开采设备优化,确保资源采集效率。不同舰种的核心系统强化顺序需严格遵循其功能定位。
后期调整需关注版本更新与实战反馈。ST59等平民主力舰虽经暗改削弱,仍可通过能量抗性和护甲强化维持前排作用。护航艇类如刺水母、红宝石应优先策略技能和暴击属性。驱逐舰首重策略与冷却缩减,枪骑兵等普通驱逐舰需平衡攻击与生存。侦察舰和仓储舰只需拉满动力或仓储属性即可发挥功能。所有加点方案需保留10%-15%技术值用于应对突发战术需求。
技术值分配需避免平均主义,优先将80%资源投入核心系统。攻击型战舰保留15%点数用于命中或生存补足,防御型战舰可分配20%点数给副武器系统。辅助型战舰的技能强化需确保覆盖率和持续时间达标。工程舰与侦察舰的非核心系统只需最低投入。通过科研基地定期洗点重置,可适应不同赛季的战场环境变化。最终目标是实现每艘战舰在舰队中的效能最大化。